2024年上半年,市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财政收支紧平衡的情况下,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着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财政贡献。
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4亿元,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99.7亿元,占比58.51%;非税收入70.7亿元,占比41.5%。全市收入总量居全省第7,增长居珠九市第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亿元,全市民生类支出完成123.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4%。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25.3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139.7亿元。
一、2024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面对全市财政收支高度紧绷的紧平衡状态,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凝聚全市上下开源节流、共克时艰的奋斗意识。
(一)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推动党业融合发展
一是发挥“领头雁”作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五学联动”机制,持续推进财政领域政策清单学习,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制度,精准化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三是发挥分片联系作用,建立科室与镇街的“一对一”联系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 先锋先行”市直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累计动员24批次247人次志愿者开展“绿美中山党旗扬”植树、慰问“微心愿”家庭等基层治理活动。四是发挥铸基培优作用,积极优化干部队伍资源配置,打造业务“多面手”全能型人才。截至6月,市财政局荣获2023年度中山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单位,1个内设机构和1个下属单位荣获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市4名财政干部荣获全省财政系统先进个人。
(二)夯实主责主业,着力保障财政运行行稳致远
一是全力以赴组织财政收入。锚定收入预期目标,对收入进度监测抓落实,强化税收征管力度,深入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二是加力提效抓好财政支出。制定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措施20条,督促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理念,坚决压降非必要、非急需、不合理开支,有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国家和省定“三保”支出。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落实“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保障模式,用好用活专项债券,切实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全力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三)赋能“头号工程”,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2024年投入各类产业扶持资金21.5亿元,拨付1.7亿元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二是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出台“百千万工程”财政政策措施二十条等财政支持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统筹资金全力支持“工改”。加强“工改”资金过程管理,提升“工改”奖补政策的精准性。四是优化人才保障机制。投入3.2亿元支持人才领域经费,打造优质人才队伍。五是坚持保障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2024年市镇两级拨付3.7亿元用于省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六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粤财扶助”中山平台建设,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快速兑现;打造农村财务监管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行政府采购项目“承诺信用制”,推动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
(四)纵深推进财政改革,有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集成式深化财政改革。制定统筹区财政体制方案,建立完善库款资金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我市政府公物仓的建设,积极探索国企代建代管模式,推动镇街设立代理金库,分类推进预算编制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两媒财政管理模式改革,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二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实现预算绩效全生命周期融合,提高绩效管理精细化水平,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管理,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二、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抓实财政中心工作,建构“大财政”“大预算”工作格局
积极贯彻落实我市财政工作会议部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聚焦为基层减负、盘点全市“三资”家底、国资国企对“大财政”的贡献度、事业单位(主要是教师队伍)薪酬保障情况、土地财政和“数据财政”现状、争取上级资金和财金联动七个方面,努力实现聚财有方、理财有法、用财有效。
(二)凝心聚力下好“一盘棋”,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凝聚“开源节流、共克时艰”的奋斗意识。收入方面,围绕全年收入目标,多措并举狠抓财政收入,积极培植税收收入增长点,持续挖掘非税增长潜力,用好用活上级各类财政资金。支出方面,牢固树立持续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腾出资金、集中财力聚焦保障全市重大战略任务。
(三)彰显财政使命担当,持续推进财政改革步伐
推动各级部门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缩机关运行成本。充分发挥财评利剑作用,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费用及征地拆迁费用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认真落实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推动预算更加精准聚焦,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