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长者助手 无障碍辅助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预决算及"三公"经费
中山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中山市财政局发布日期:2009-01-20

中山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09年 1月14 日在中山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中山市财政局局长 黄国庆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并提出2009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关于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我市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实现应收尽收;继续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确保关系民生的公共服务和重点项目支出需要;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顺利完成当年各项财政收支目标任务,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1,233万元,完成人大通过预算的102.89%,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收140,062万元,比上年同期(以下简称“同比”)增长16.26%,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其中,市本级收入884,42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85%;中山火炬开发区(以下简称“火炬区”)收入116,80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3.17%。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具体完成情况:

  1、国、地税市级收入796,09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1.19%,比上年增收141,419万元,增长21.6%。

  2、农业“两税”收入102,03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6.9%,比上年减收25,609万元(主要受政策性因素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土地房产交易量锐减,导致契税大幅减收)。

  3、其他财政收入58,7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0.56%,比上年增收16,317万元,增长38.41%。

  4、国有资产经营和处置收益12,31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1.06%,比上年增收2,235万元,增长22.18%。

  5、专项收入(排污费、教育费附加和其他专项收入)32,00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9.81%,比上年增收5,700万元,增长21.67%。

  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净收入26,445万元(含中央及省税收基数返还、专项拨补、专款及一次性拨补、上解上级支出),再加上年度结转收入167,330万元,全市本年度可支配财力1,195,008万元。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16,188万元(其中:市本级557,384万元,镇区税收返还支出356,142万元,火炬区102,662万元),比上年增支138,629万元,增长15.8%。

  地方可支配财力减去一般预算支出,减去结转2009年支出92,232万元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余10,000万元,累计净结余76,588万元(其中当年结余1,275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8年市本级预算内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06,683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22.67%,上级补助收入14,806 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19,08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8.51%;收支相抵,当年结余2,407万元。

  为保证各项财政收支任务的完成,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征管和创新体制,促进财政收入再攀新高。

  2008年是我市近年来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为实现我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增收节支,高度重视收入征管工作,坚持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深化预算执行分析,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机制,及时调整收入计划,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大力组织财税收入。同时,切实做好自身的收入征管工作。通过加快农税、非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行部门联网,改进征管手段,实现收入的精细化管理;积极组织土地规划收费,继续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和罚没收入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此外,调整镇区财政管理体制,对三角、横栏和黄圃等镇实行一定年限的一级财政,充分调动后进镇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五个一级财政镇区(不含火炬区)市级税收额为10.07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27.06%(同口径比较)。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完善财政收入征管机制,狠抓财源建设,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

  (二)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发挥财政的经济调控职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年,在整合各类产业扶持项目的基础上,安排工业、科技、服务业、农业等四类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及奖励类资金、外贸发展资金共2.4亿元。其中,包括技术改造贴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扶持装备制造业、国家及省名牌产品奖励、科技三项经费等共1049个项目,较好地支持我市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增长。

  坚持利益下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持续增强“三农”投入,支持农村各项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投入3.3亿元,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主干农路“硬底化”工程改造,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如拨付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及种粮补贴1,600万元,补贴粮食面积10.6万亩,全市7.6万农业人口受惠;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补助资金350万元,给予农民购买农机具补贴等,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三是适时调整转移支付政策,按照“公平、激励、均衡”的财政分配原则,对二类镇区实行全方位的转移支付,包括实行激励型财力转移支付、公共支出专项转移支付、以农田保护区为重点的补偿性财力转移支付、正常运作经费补助财力转移支付,建立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调动镇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强困难镇区的造血功能。四是下拨3,000万元对26个经济欠发达村进行扶持,扶持方式包括贷款贴息和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帮助欠发达村尽快脱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三)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促进和谐中山建设。

  解决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2008年,市本级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方面的支出占57%。其中,继续增加社会保险投入,市、镇两级共计提3.53亿元充实社会保障专户;大力推行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形式,扶持欠发达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80%;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市、镇、村三级共安排6,932万元,新建、扩建155间社区卫生站及完善相关设备。继续优先确保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低保、社会救助等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经费,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针对食品、燃油等价格持续上涨,及时对低保家庭等困难人员发放每户每月30元的物价补贴;建立“临时困难救济金”,对低收入家庭增发临时补助;将低保家庭危房改造建设补助标准由600元/平方米提高至800元/平方米,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设立灾后恢复援建专项经费,及时划拨救灾资金,财政安排9,000万元、社会捐款捐物筹集2.4亿元用于支援汶川漩口镇地震灾区建设。此外,对受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较大的行业进行补贴,尤其对公交企业因油价上涨、承担优惠乘车等社会公益服务而影响其收益的,由市财政给予1,123万元补贴。另外,执行省石油价格体制改革补贴政策,配套出租车燃油补贴422万元。

  保障重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落实我市“文化名城”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新增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免费义务教育、发展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建设及规范学前教育等。全市共有248所中小学校完成布局调整,免费义务教育范围扩大至本省(外市)户籍学生,全市超过23万名学生受惠,同时以农村初中建设为重点,推进初中标准化建设。投入4,810万元,用于修缮陆皓东故居、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等一批公益性重点文化设施;将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市镇两级共投入733万元,新建175家“农家书屋”和77个图书馆服务点。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做好融资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了廉租房首期工程、城市交通网、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等一批公益类项目的建设。2008年,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使市一中新初中部、中山中专迁建工程、纪念中学新初中部和高中部扩建、第二人民医院等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古神公路、新岐江公路、福源路等一批市域公路也进展顺利。此外,推进平安中山建设,市镇两级共投入6,063万元,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市财政投入1.1亿元,补助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增加生态保护经费,食品药品监测等各类专项经费,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严格执行《中山市市级部门预算准则》,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行为。重点加大对结余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对会议费、会展经费等实行统筹安排,规范部门二次分配;编制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初步建立预算项目库,实行滚动预算;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铺开预算执行反馈制度,增强预算执行力;不断规范镇区预算,明确镇区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程序,对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及区级财政加强预算指导,协助镇区做好向人大报告财政预算工作。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行镇区国库改革,规范镇区财政资金运作流程;完成财政与预算单位及镇区的业务联网工作,实现全市262个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在线交换,所有支付流程均实行网上操作;对市金融办、市水利局、市国库集中支付分局等8个单位进行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试点;出台《中山市市级预算单位实行公务卡结算试点实施方案》,将市财政局、市经贸局等5个单位纳入首批改革试点。三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考核办法,强化对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管;继续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增加采购透明度;推行招标文件专家论证制度,增强政府采购公信力。四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成立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试行项目绩效自评报告评审制,评审资金超过17亿元;扩大重点绩效评价范围,聘请专家评审小组对2007年度“市文化艺术中心运作经费、促进就业资金、旅游促销宣传经费、农田路网工程专项资金、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装备制造工业院专项经费”等六个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对市直公共场馆单位开展2007年度公益性绩效考核;选择部分单位为绩效预算试点,组织省级专家组集中评审,推动预算与绩效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快公有物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推行办公用房“以租代建”;做好债权清收工作,进一步完善财政借款手续,降低财政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回笼。六是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强基建财务和财政投资项目审核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履行对投资评审、会计中介机构的行政监管职能,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严肃财经纪律、确保政策落实和提高资金效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不利因素的多重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财政增收压力不断增大;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转移支付、政府债务偿还等各方面的支出压力日益增加;三是绩效管理、预算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预算草案

  当前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基本面向好,加上近年来我市经济一直保持稳定较快发展,为我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和波及,宏观经济增长逐步趋缓,企业经营十分困难,财政增收的压力非常大,加上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使我市主体税收和市级预算收入面临较大的减收压力。预计所得税总分机构政策调整、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率提高及中小企业增值税税率的下调,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低迷和调整,使市级收入减少近10亿元。考虑到2009年各种减收性因素较多,而增支需求却日益迫切,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此外,部分镇区财政困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有效的解决,使市级财政的负担不断加重。为此,2009年我市财政预算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原则,大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收支安排应积极稳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草案。

  2009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着力构建结构合理、良性增长的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事权明晰、绩效明显的支出管理体制。围绕“节俭、透明”的主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保证重点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财政改革,促进部门预算与政务公开、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及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改革有效衔接、协调推进。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200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按1,101,357万元安排,按可比口径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净收入合计1,089,804万元。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计划相应安排1,089,804万元。

  (二)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为了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合法性和权威性,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完整统一和真实可靠,做到公开透明、准确预算,2009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是:

  1、依法理财、以收定支原则。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严格控制追加,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规范管理、突出重点原则。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优化支出结构,区分轻重缓急,优先保证部门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和各项法定支出需要,保证各项民生支出,保证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重点支出需求。

  3、综合预算、绩效优先原则。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其它收入及结余资金。积极推行绩效预算,促进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9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安排如下:

  1、2009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974,937万元,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72,868万元(含南朗等五个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上缴收入 7,000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中央及省所得税等体制性返还市级补助净收入-11,820万元;火炬开发区上缴收入13,889万元。

  2、根据2009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市本级财政支出相应安排974,937万元,其中:(1)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584,937万元(含对镇区转移支付补助12,000万元);(2)镇区税收分成390,000万元。

  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重点安排情况如下:

  2009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主要以“三保、三控”为主轴。“三保”就是“保收入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控”就是“控一般性支出增长、控基建支出规模增长、控财政风险”。将财力重点投向公共产品领域和扶持企业发展、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2009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计划,市本级财力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支出占59%,比2008年提高2个百分点,并将新增财力的69%用于公共支出,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此外,用于维持行政运转支出占27%,用于防范风险支出占5%,用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出占7%,用于转移支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出占2%。

  新增财力重点投向以下几方面:

  1、保增长。为确保经济的平稳增长,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和发展后劲。2009年产业扶持经费增加至3亿元,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外贸出口企业、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贴息和科技创新等,包括新增产业扶持专项资金5,000万元。财政将动用1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和贷款风险补偿。各类企业扶持资金约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4%,科技投入同比增长14%。

  2、保民生。(1)着力城乡统筹,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内河整治、气象影视中心、长坑三级水库重建、政策性农业保险等项目的支出6,923万元,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长15%(含农发金和农业土地开发支出)。(2)着力解决基本民生问题,加大卫生社保投入。新增第二人民医院支出1,268万元、中心血站设备支出300万元,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增加500万元,卫生支出同比增长14%。新增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经费260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增加850万元,城乡居民社区门诊增加700万元,市属公有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增3,00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增500万元,技工学校增1,400万元,社保支出同比增长16%。(3)着力提升全民素质,增加教育文化支出。新增高中教育成本分担经费2,300万元,高职院设备购置经费3,000万元,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7%。孙中山故居免费开放后弥补运作费用增加348万元,旅游宣传促销经费增1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增长11%。(4)增加交通、环保和基建投入,建设“宜居城市”。预算内安排的基建支出增2,500万元,增加公交各项政策性补贴2,858万元,市污水处理厂补贴增加1,500万元,垃圾处理费增加500万元,城市维护费增加2,000万元,环保支出同比增长15%,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长48%。(5)着力协调社会组织,增加社会事务支出。新增人民调解员经费300万元,安排农村(社区)老党员专项经费663万元。

  3、保稳定。着力保障平安,维护公共安全,增加公安、交警、边防、消防经费 2,037万元,公安支出同比增长15%;加大对应急资金的投入,新增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经费500万元,新增汶川地震援建资金5,300万元。安排困难镇区财力转移支付1.2亿元。

  (三)市本级预算内基金预算草案。

  2009年市本级基金收入计划528,145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340,0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33,200万元;农业部门基金收入5,013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16,666万元;其他部门基金收入33,266万元。加上年结余23,251万元和上级补助10,587万元,合计561,983万元。支出安排541,373万元,收支相抵,结余20,610万元。

  (四)金融风险金。

  到目前为止,我市尚有49,000万元中央再贷款待偿还,每年约需归还25,000万元,为确保我市按时归还中央再贷款和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预算安排从多渠道筹集金融风险金:

  1、预算内安排10,000万元;

  2、从行政事业性收费按10%提取金融风险金6,000万元;

  3、实行一级财政的镇区上缴金融风险金2,000万元;

  4、金融资产回收处置收入上缴7,000万元。

  以上措施如落实,预计可筹集资金25,000万元。

  (五)区级财政的情况。

  2009年,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和五桂山五个区预计一般预算收入125,878万元,基金预算收入39,11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1,294万元;预算内总收入合计176,29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合计137,172万元,基金支出39,119万元;预算内总支出176,291万元。五个区均做到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各具特色。其中:石岐区按节约与效益的原则编制预算,着重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东区坚持定员定额、突出重点、厉行节约、注重绩效四项原则,积极推行服务外包;西区对区属各单位2009年经费实行“零增长”;南区突出预算管理的精细化;五桂山着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资源保护和社保资金的投入。从2009年起,我市将区级财政管理纳入市级一般预算收入管理范畴,其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同步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审议,进一步健全区级预算的法定程序。

  三、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

  为确保顺利完成2009年的预算任务,我们将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拉动投资和内需,加快结构调整升级。要以促进微观经济发展为主,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切实用好3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对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予以大力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税收调节等作用,增加企业贷款贴息和贷款风险补偿,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压力;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可控规费减免优惠办法,给企业“松绑强身”。积极争取省的政策优惠,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抓好科技专项资金的落实,实施科技强企支撑计划,重点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汽车电子、装备制造业等,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排3,705万元,鼓励第三产业发展,切实落实对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强投资拉动,保持经济增长后劲。按照市委、市政府200亿元的拉动投资计划,围绕重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项目、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生产性项目和产业结构升级关键项目加大投资,做好资金的分配细化方案,发挥投资拉动乘数效应,集中资源办大事;加强与银企的沟通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担保放大效应,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确保重大工程建设资金到位。

  (二)积极组织收入,严控各项支出,确保正常运转。针对当前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努力提高对财税形势的把握和判断能力,制定应对措施,应收尽收,确保2009年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的目标顺利实现。一是密切关注增值税转型及燃油税开征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加大对重点税源监控力度,培植税源,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规范收费项目,继续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将公共资源经营统一纳入政府资源管理,积极开拓特许经营权的有偿转让工作,为政府增加收入来源。三是盘活闲置资产、物业,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保资产、资源安全增值。另一方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压缩和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费用。实施行政经费零增长,专项经费压减5%,暂停办公设备的更新、暂停执法及办公用车的更新,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含雇员)的增加,降低会议费、接待费标准,压减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控制追加,动员各部门共度时艰。此外,要全力确保基层行政运转,严格压缩各项经常性支出和非重点项目建设,优先确保工资发放等基本支出,强化预算管理,加大镇区各项财政改革力度,提高理财水平,确保收支平衡,顺利渡过难关。市财政继续加大对困难镇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保证镇区的正常运转经费,同时考虑在市内跨镇区之间实行横向补偿性转移支付,重点向农田保护区和堤围面积较多的镇区倾斜。

  (三)突出重点,全力保障民生支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以人为本,为民理财,进一步转变财政分配方式,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对农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注重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确保公共支出直接惠及到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加快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延伸和覆盖,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009年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困难群众生活补贴等项目1,000多万元,市本级预算内教育投入达到9亿元,“三农”投入达到8.3亿元。医疗卫生方面,要确保“病有所医”,落实好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经费补助,增加设备购置;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我市农(居)民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完善社保投入长效机制,补充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用好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为各类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及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各类社会救济经费,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继续推进平安中山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扩大食品安全检测的范围,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四)坚持科学理财,规范内部运作,完善各项财政改革。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实行综合预算,把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进一步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完善中长期预算项目库,制定滚动预算和绩效预算管理办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部门二次分配,逐步试行预算支出进度通报制度,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力。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确保国库改革全面到位。充分运用“金财工程”建设平台,加快财政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达到对预算指标、用款计划、支出拨付等工作的网络化、一体化、动态化的联动高效管理,努力实现规范化运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国库支付方式,扩大推行公务卡结算试点,为财政资金提供更加规范、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三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加强采购信息化网络建设,增强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扩大采购范围,加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正当竞争,指导镇区政府采购工作。四是继续推进财政体制创新。调整转移支付的分配办法,加强对转移支付效果的考核,将结果纳入镇区综合考评范围;研究市镇财政体制适度调整的可行性,进一步明晰市镇两级的财权、事权,合理划分支出范围和责任,指导各部门和镇区做好下拨镇区的专项资金分配细化方案。此外,努力探索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法和措施,确保政府债务良性循环,切实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五)注重绩效评价,完善监控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一是建章立制,完善各项绩效管理基础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出台《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规划》、《项目绩效预算试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构建比较完善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按照规划有序推进绩效评价工作。二是扩大绩效预算范围,在开展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绩效预算试点的基础上,将更多重点项目预算申报纳入绩效预算编制范围,构建部门之间的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逐步将绩效评价从事后评价向项目绩效预算编制“上游环节”延伸。三是强化支出环节的绩效评价工作。与预算批复同步实施重大支出项目绩效目标批复制度,作为事后评价依据;将预算单位自评报告全部纳入专家评价范围,同时根据自评情况选取重点项目开展重点评价,逐步减少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性;加大对支农资金、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企业贴息资金等公共支出项目的跟踪问效,强化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四是完善绩效评价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库、专家库等,构建第三方独立评价的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继续加强绩效评价业务培训,强化单位对绩效目标设计的要求,实行指标化管理,做到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指标和标准,确保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

  (六)强化监督,推进依法理财,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准则,在规范市级部门预算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对镇区财政的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镇区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和预算追加的相关程序;认真落实镇区财政预算人大备案制,确保预算的公开性和完整性;对实行一级财政管理的镇区及区级财政加强预算指导和监督,统一统计口径,深化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改革,促进科学理财;组织开展镇区财政业务培训,提高基层依法理财水平。二是构建内外并重的财政监督体系,一方面,配合市纪委驻财政行监组,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对资金分配实施实时监督,建立预算单位支出进度监督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强与人大、审计部门的沟通,延伸检查资金使用单位,共同推进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完善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建立推广。三是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财政行政监管职能,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严格依法理财,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