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财政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聚焦“传承”“创新”“发展”三大方向,强化资金统筹管理,提高资金投向精准度,在助力中山市获得第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项目的基础上,全力支持打造全国地级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标杆”,并在项目中期评估中表现突出,得到国家、省高度肯定。
一、强化财政投入,打造中医药传承标杆
2018-2024年,市财政累计投入超43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校地合作项目做实做强做大。最高补助2.42亿元,推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医院新院区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完善中医临床医学院软硬件配置,打造中医药医产学研融合创新发展新模式。助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投入5亿元支持建设市中医院综合楼,新增医疗科研用房7万平方米。设立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科研专项资金,首期投入1000万元用于提高全市中医药科研产出质量和数量,积极对接高水平科研平台,开展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合作,加快产出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研成果。
二、创新支付方式,打造中医医保管理高地
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共同发力,不断创新中医医保支付方式,坚持中西医兼容,探索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多元化医保支付体系,在全国、全省实现6项中医医保支付方式创新,并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全市统筹地区实施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全覆盖、全市有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DIP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住院病例按DIP支付方式结算全覆盖、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住院基金总支出按DIP结算全覆盖。全市中医优势病种从98种扩增到221种,每个病种平均比以往多获得57%的医保基金支付,同一疾病中医治疗费用比西医降低31%,个人负担降低25%。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中医项目实施质量
2023年截至2025年6月,中山市地方财政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累计投入超8.1亿元配套资金。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动态化的财政支持,形成“一竿子到底”的强大政策执行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沟通资金管理的相关政策、经验和问题,促进项目有效落地。制定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使用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确保资金管理规范化。打造项目全流程绩效管理体系,从“事前、事中、事后”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和考核,推动财政资金更加高效使用、合理配置。实地开展资金管理检查和评估工作,共同查找问题,推动资金管理持续改进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