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推动我市“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中山市财政局找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位”与“责”,努力以“小财政”撬动“大发展”,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中山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中山市财政结合本地深厚制造业基础,近年来重点支持产业中试能力提升,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中山市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出台,市财政计划每年投入近4亿元支持科技创新,明确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示范应用场景。2024年9月,《中山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认定管理试行办法》出台,鼓励具有行业优势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单位,向社会开放共享中试平台,并对评估结果为“优秀”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绩优奖补,同一平台累计总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二、坚持前瞻布局,保障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中山市财政积极拥抱“大桥经济”,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积极支持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承接深圳等周边城市的产业转移和技术外溢做好准备。2025年,安排市级产业扶持资金11.19亿元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先后推出一系列产业政策,涉及光电光学、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充分利用未来新兴产业高增长潜力和高附加值,推动我市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为中山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坚持数智赋能,加强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
中山市财政积极支持构建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以点带面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链式改造”,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基于“1+5+N”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政策体系,明确提出2022-2026年全市至少投入50亿元,从标杆示范、技术改造、平台赋能、“数字贷”贴息、产业集群与园区等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企业数转智改。截至2024年,已实际累计支出34亿元。同时,近年来中山市先后成功入选省级和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中央1亿元和省8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从供应链、产业链“双链”发力,分级分类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
四、坚持要素保障,促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发展引擎
为吸引更多优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中山流动,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增强产业发展的实力和潜力,近年来中山市财政积极支持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2022年至今,共争取到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4亿元,根据《中山市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资金“补改投”试点实施方案》,以“补改投”方式投资(含计划投资)园区道路、配套设施和园区载体建设等8个项目,拉动园区项目总投资超18亿元,资金放大倍数比为1:4.5,有力解决了全市园区基础设施不足、配套滞后等问题,促进了园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
五、坚持财金联动,推进高质量发展母基金助力产业发展
为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投资,中山市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母基金体系,按照“1+4+N”的架构,设立了产业、工改、人才、招商等四支二级母基金。截至2024年末,一、二级母基金总认缴规模达80亿元,实缴规模超25亿元(其中财政资金实缴12.5亿元),已投出16支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超150亿元,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基金体系,为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金支持。